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2012年04月22日 09:28:50 来源:大口屯镇第二中心小学 访问量:7088


五年级 数学 刘桂娟
一、本单元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主题图)
⑵长方体 ①长方体的特征(例1)
②长方体的棱的特点(例2)
⑶正方体——要素、特征及其与长方体的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及表面积的含义
⑵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1)
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2)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⑴体积和体积单位
⑵体积计算方法
⑶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运用(例1)
⑷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运用(例2)
⑸体积单位的进率(例3、例4)
⑹容积的含义 ①容积和容积单位
②容积的计算(例5)
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例6)
二、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巾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各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注意学以致用。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等练习;在学习表面积时,安排了大量的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物体表面积的内容。(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如计算拼插奥运墙所用积木的体积,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选取合适的容积单位等。既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西红柿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在学习容积时,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如,体积单位,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引出体积单位。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 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4)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
这部分教材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情况,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如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再如,由于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注意从各方面来进行认识,所以体积和表面积不再安排例题进行对比。
三、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新增)
2、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
(1)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
(2)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与畅想。
本单元建议 14课时左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例1和例2 第二课时:教材第30页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2.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畅想:
1. 创设情景,形成表象。
(1)实物引入,揭示课题。
师:(手中拿着纸牌)这张纸牌的面是什么形状?这一副纸牌是什么形状的?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激起疑问,引发思考。
2.观察实物,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3.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1)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2)探究长方体棱的特点
(3)探究长方体顶点的特点
(4)抽象概括总结特征,形成表格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 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棱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12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8个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特别注意:
(1)长方体摆放的情况不同,它的长、宽、高就有变化。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应该优化。
4.要发挥学生的经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推理。
5.要重视长方体、正方体的相互关系(包含关系)。
◆温馨提示
(1)练习五1、3、4、6、7题可配合第1课时,第2、5、8、9题可配合第2课时。
(2)第4题,是一个长方体框架直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相互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以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借助长方体框架进行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以示区分,有条件的还可以用课件演示,更加清晰。
(3)第6、7题,是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题目。可以先讲解第7题,再讲解第6题。第7题求角铁的长度就是计算长方体柜台12条棱长之和,由于长、宽、高单位不同,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学生列式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较简便的方法列式计算,推荐:(2.2+0.4+0.8)×4。
(4)第6题,长方体形体的俱乐部下面四边不装彩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在图上标出长、宽、高的长度。预计会出现两种思路:①从棱长总和里减去不装的2长2宽的长度②算出需要安装彩灯的棱长之和,即2长2宽4高之和。(建议学生选择这种思路)
(5)可补充给长方体或正方体礼品捆扎彩带的练习,通过不同的捆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第8题,多少个棱长1 cm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处在潜意识当中,可以先让学生想像一下,学生可能会想到需要4个小正方体,有的学生会误以为是4块。对于学生的答案不要急于否定,要让学生们动手摆一摆找到正确答案。
补充以下题型可供参考:
1、填空
①、正方体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
( )条棱,它们的长度都( )。
②、长方体一共有( )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的( )
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仔细观察下图:( )号图是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厘米,有( )个面完全相同;另外一个图形有( )个面完全相同。
1号 2号

4cm 4cm
2cm 4cm
4cm 4cm
④、下面的图形中能按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2、判断
①、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 )
②、长方体都有6个面,每个面都不可能是正方形。 ( )
③、正方体中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 )
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3、解决问题
①、把两个棱长为2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②、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80厘米,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多少厘米?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③、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9cm、宽4cm、高2cm的长方体框架,另一根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④、如图,一个长方体纸盒,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将它用绳子捆住打结处用去绳子15厘米,那么一共要准备多长的绳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建议2课时)
第1课时:例1、例2 第2课时:综合练习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列式时出现错误。所以,要重视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展开图的教学,以此来突破难点。
1.加强动手操作,关注展开图的“面”与“体”的位置联系,重视展开图的要素与“体”的要素的联系。
① 关注展开图的“面”与“体”的位置联系。
② 关注展开图的要素与“体”的要素的联系。
2.要重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过程,关注展开策略的多样化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支持,为解决策略的多样提供可能。
教学时不必受到教材的约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例1的问题。
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自己计算,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但在策略多样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策略的优化,引导学生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列式计算。这里推荐第三种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有例1作铺垫,例2可以完全启发学生独立尝试,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或 棱长2×6
◆温馨提示
(1)练习六的第1、2、3题配合第一课时,第4、5、6、7、题配合第二课时,8、9、10、11题配合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中还应设计一些有变化,有拓展层次的练习。
(2)第2题,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做题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如,让学生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上“下”,然后想像折叠的过程,折叠一面确定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标上相应的文字,如确定是右面,就在此面标上“右”。最后如果能不重不漏的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那么这个展示图就能折成正方体,否则就不能。其中只有第4个图不能折成正方体。如果想像判断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动手折一折。
(3) 在练习中,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例如,制作没有盖的鱼缸、木箱或铁桶,粉刷房间的墙壁,给泳池铺瓷砖,做抽屉以及包书皮等,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所以,要重视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3-8题都与实际联系紧密。
第5题,给长方体饼干盒贴商标,上下面不贴,只用计算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之和。
第6题,先计算做一个无底洗衣机机套至少需要多少布,计算上面和前、后、左、右共5个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做1000个至少需要多少布。计算完后,要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换算成平方米。
第8题,在确定粉刷教室的哪些面时,如果学生不明确,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班教室,看哪些地方需要粉刷,哪些地方不需要粉刷。
第9题,是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问题。这是练习中最容易出错的类型之一,教学时,应通过让学生互相指出颁奖台的表面是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学生明确:在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补充练习:
1、填空
①、一个长方体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5厘米,这个长方体六个
面中,最大的面积是( ),最小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
②、把一根12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它的表面积是( )。
③、把3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
积是( )
④、把2个长4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
表面积最大是( ),最小是( )。
⑤、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3倍,大正方体的棱长和是小正方
体的( )倍,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小正方体的( )倍。
⑥、在一张长20厘米、宽16厘米长方形的四角,减去4个边长为2厘
米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这个纸盒的表面积是
( )。
2、解决问题
①、小东有一个木质棋盒,形状是长方体(无盖),长1.5分米,高0.4分米,宽0.6分米,做这个棋盒至少要多少木板?他还想给它配一个盖,还需要多少木板?
②、一根3米长的通风管,横截面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制作5根这样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③、一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4厘米,把它从长的中点截成2个小长方体后,得到的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小80平方厘米。求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建议8课时)
第一课时:第38-39页和第40页“做一做”(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二课时:例1 例2
第三课时:第43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
第四课时:例3 例4
第五课时:练习课
第六课时:例5
第七课时:例6
第八课时:综合练习课
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
1.加强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体积的认识,是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进步,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的新概念。因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教学畅想:
1.激趣引入。
(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
(1)感悟物体占有空间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两个杯子中都装入一些水,先往一个杯子里放一个稍大的西红柿,再往另一个杯子放入稍小一些的西红柿,出现什么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感悟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呢?
★师:教室里,哪些物体所占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空间比较小呢?
★师:谁来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体积的大小?
(3)揭示体积。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请你选一个物体。说说它的体积指什么?
2.要重视对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感受。
教学畅想:
1. 引出体积单位。
★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认识体积单位
(1)感受1 cm3、1 dm3的实际大小。
★学生在知道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之后,教师让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2)感受1m3实际大小。
★师:根据以上两个体积单位进行推测,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
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师:估一估,用多少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拼起来有1立方米?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学生活动验证。
对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做一做第1题),可以让学生剪出1 cm长的线,用纸做出1 cm2的正方形和1 cm3的正方体来区别,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势比划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做一做第2题)借助用1 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各种图形的体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为下面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做准备。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
1.重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
教材在说明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后,引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让学生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很多老师对于这一内容很容易忽视,其实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不但加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使得解决策略更加多样,并为六年级上学期圆柱的体积计算作好重要的铺垫。
2.计算中注意a3与3a的区别:a3与表示3个a相乘, 3a表示3个a相加。
◆温馨提示
(1)练习七的第1-4题配合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使用,第5-8题配合第二课时使用。
(2)第2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意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积感,学会选择适当的体积单位表示物体体积的大小。
(3)第5题和第8题中出现了体积单位“方”,学生只要知道1方=1m3即可。
(4)数学文化的有机渗透。中国的数学在世界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就对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所记载,这正是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绝佳教育时机。
关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方法经验,引导学生迁移、类推。
2.巧记进率。
◆温馨提示
(1)练习八的第1-3题配合第一课时,第4-7题配合第二课时。计算时要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2)练习八的第1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这里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长、宽、高的数据是否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高的数据略大些,这样才能装下。
(3)第4题,此题数据比较复杂,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关于容积和容积单位
1.要重视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1)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
(2)长方体、正方体容器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
(3)容积单位的使用中也有区别。
2.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
小组活动:
(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塑料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塑料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塑料杯水大约是一升?
(3).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
3.让学生经历排水法的过程。
教学畅想:
(一)扣人心弦的“起调”
★师:(出示魔方),魔方是什么形状的物体?(正方体)那你们能求出它的体积吗?这个魔方的棱长是9cm,它的体积是多少?(729 cm3)
★师: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师: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长方体、正方体和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学到的圆柱、圆锥、球等能够通过公式直接求出体积的物体,通常我们把它们称为规则物体。
★师:(旋转魔方,使其变形)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像这一类物体,通常被我们称为“不规则物体”。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规则物体?
师:那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不规则物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出示变形后的魔方)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西红柿)它也是一个——不规则物体,我们能把它直接转化成规则物体吗?
师: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应该怎么来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引人入胜的“主旋律”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长方体玻璃水槽,你能不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很快的求出西红柿的体积?赶快动手试试吧!
师:说说你们选择的什么工具?是怎么测的?说一说算式中这些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白:实际上是将西红柿的体积,转化成了水的体积。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特别注意:
1、要在提出对策的基础上,找出优化的策略(可行、简便)。
2、要重视学生的估算。
◆温馨提示
(1)练习九第1-6题和第8题配合第一课时,第9-15题配合第二课时,第7题和第16题配合第三课时。
(2)第7题,是一道关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题目。2×2×1.5=6(dm3)=6 L,6-5.5=0.5(L)=0.5(dm3)。
(3)第16题,是一道思考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4)第12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物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果是柔软可变形的物体,可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然后用尺子测出需要的数据,即可算出体积。如果是不能变形的物体,可以利用例6的排水法来测量。比较两个物体体积大小时,也可以利用排水法,看哪个物体使水面上升的高,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
补充练习:
1、填空
①、( )叫做物体的体积;( )叫做容器的容积。
②、常见的体积单位是( ),容积单位是( )。
③、把一个长方体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 ),体积( )
④、一个玻璃杯中原有水400毫升,小强把一块石头放进去,水面涨到
650毫升处。这块石头的体积是( )
⑤、把120升的水倒入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玻璃缸内,水深( )。
⑥、下面两个图形分别表示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左侧面,那么这个长方体
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 2

6 3
2、下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写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①、( )立方厘米 ②、( )立方厘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厘米






3、选择
①、至少要用(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一个正
方体的棱长扩大4倍,体积扩大( )倍。
A 、9 B、8 C、64 D 16
②、把一根长1米的长方体木条锯成2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厘米。
这根长方体原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 、700 B、800 C、900 D 600
③、一个正方体玻璃水缸,棱长5分米,用它装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一
个底面积为1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水槽中,槽里的水面高为( )分米。
A 、15 B、12.5 C、17.5 D 12
④、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a厘米、b厘米、h厘米的长方体高增加3
厘米,那么这个长方体体积比原来增加了( )立方厘米。
A 、3ah B、3bh C、3ab D abh
4、解决问题
①一个花坛高0.6米,底面是周长6米的正方形,这个花坛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多少?
②一只无盖的长方体粉笔盒,从外面量,长1分米,宽9厘米,高8厘米,木板厚1厘米,它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吗?分别求出它的体积和容积。
③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78平方分米,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关于整理和复习(建议2课时)
1. 引导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2. 通过操作、想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通过迁移比较,促进学生掌握易混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3. 重视抽象和概括,抓住本质特征。
◆温馨提示
(1)练习十的第3题。
①帮助学生比较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避免发生混淆。
②而且还会在学生计算填表的过程中发现变化规律。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变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变为原来的(2×2)4倍,它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2×2)8倍。
(2)受篇幅的限制,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内容并没有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一些细节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根据需要自行开发一些具体实用的课程资源。
补充练习:
一.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表面积
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9立方分米=(  )升  8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9.4立方米=( )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80平方厘米,高7厘米,它的体积是( )。
5.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
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6、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 )瓶。
7.至少要( )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
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
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二.判断题
1.所有的长方体都有六个面。( )
2.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4.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
5.一瓶白酒有500升。( )
三.选择题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
A.21600平方厘米 B.150平方厘米 C. 125立方厘米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
A.3倍 B.6倍 C.9倍 D.27倍
4.用一根长( )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
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28厘米 B.126平方厘米 C.56厘米 D.90立方厘米
5.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 )
A.一样大 B.表面积大 C.不好比较大小 D.体积大
6.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 )。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四、解答题: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根据条件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2、一个长方体火柴盒,长8厘米,宽5厘米,高1厘米,这个火柴盒的
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制作这样的一个火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粘贴部分不计)
3、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4、学校的大厅内有8根长方体立柱,每根立柱长1.2米,宽0.8米,高
2.5米。这些立柱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它们一共占空间多大?如果给每
根立柱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高是8厘米,从这块木头
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编辑:赵建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大口屯镇第二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大口屯镇第二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大口屯镇第二中心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